辽宁本土大型权威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经方寻微》出版

责任编辑:李超       日期:2025-02-24 16:54:32
导读:近日,王明炯创作的《经方寻微》由线装书局2024年10月首次出版。《经方寻微》主要结构分为《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研究、临床病案、医话杂谈三个部分,王明炯沿着医圣张仲景抛出的逻辑线索,对于《伤寒论》的条文和方

近日,王明炯创作的《经方寻微》由线装书局2024年10月首次出版。

《经方寻微》主要结构分为《伤寒杂病论》的理论研究、临床病案、医话杂谈三个部分,王明炯沿着医圣张仲景抛出的逻辑线索,对于《伤寒论》的条文和方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本书在《伤寒论》的研究领域面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难题做出了很多独特的结论,又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表达,各个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中医临床医生、民间中医爱好者都能读得懂。”该书既不同于专门讲理论的中医书籍,又不同于专门讨论临床治疗的同类书籍,而是一本带领初学者从《伤寒论》的理论出发走向临床的实用之书。

王明炯在书中首次将大学中医教学中”辨证论治”的概念和经典中“辨证论治”的概念区分,提出中医古代经典中应是“辨症论治”。发表中医经典论文四十余篇,将《伤寒杂病论》领域众多存在千年的难题破解,同时他的论文也将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论文质量带入全国第二十三名,并且培养了众多的中医学子走向中医临床的道路。

《经方寻微》.png

作者简介:王明炯,原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老师,现任职于湖南航天医院中医科。长沙仲景学派创始人。兼任湖南中医基础医学理论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州注册针灸师;王明炯对于中医经典经方的研究极其深入,首次将传统教学中”辨证论治”的概念和经典中“辨证论治”的概念区分,提出中医古代经典中应是“辨症论治”。发表中医经典论文四十余篇,将《伤寒杂病论》领域众多存在千年的难题破解,同时他的论文也将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论文质量带入全国第二十三名,并且培养了众多的中医学子走向中医临床的道路。

书籍目录

《经方寻微》序

二、理论研究

论经方研究的三个重要规律 01

经方之“辨证论治”实乃“辨症论治”06

——论经方中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  06

“先复其阳,再复其阴”实为千古之误 16

——再论《伤寒论》第29条、30条 16

何为半表半里? 2

——再论《伤寒论》148条  22

千古之谜大青龙汤证(上) 25

——论《伤寒论》对后世“温病”的启迪  25

千古之谜大青龙汤证(下)32

——论《伤寒论》对后世“温病”的启迪  32

论达原饮所治当属于“阳明中风” 41

论白虎加人参汤证乃湿热胶结之重症  46

“营卫”理论的临床发微  51

论“桂枝汤”和“白虎汤”乃死生之别(上)58

论“桂枝汤”和“白虎汤”乃死生之别(下)65

《伤寒论》中“吐法”的四大难点辨析  70

《金匮要略》“短气”辨 79

《伤寒论》163条“协热”本义 85

从黄芩汤的演变探析升麻葛根汤的用药逻辑 91

《伤寒论》中“厥”字本义  9

论厥阴治法乃“辛苦酸甘”并用之法 103

论“阳明经证”乃仲景不传之秘 112

阳明病的治法辨析 119

再论《伤寒论》之“痞”(上) 122

再论《伤寒论》之“痞”(下) 127

从渴漫谈“风水”与“皮水 ” 133

《针灸甲乙经》治疗“水病”的再辨析 140

再谈《伤寒论》之渴(上) 146

再谈《伤寒论》之渴(下) 154

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非表里同治 161

论小陷胸汤乃“寒实结胸”之正剂 171

《伤寒论》131条-134条“结胸”之辨析 176

论《金匮要略》中“肺痈”的三大难点及其转归  182

论宋版《伤寒论》164条之误  189

《千金翼方》中“禁咒”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194

再论《金匮要略》“补气加半夏 ” 201

小议《伤寒论》“头痛”之六经辨证 206

《金匮要略》九痛丸之再辨析 211

从两则病案谈运用小青龙汤的体会 21

孙思邈养生思想精要 224

经方运用一得 230

浅谈附子的“慢性中毒 ” 232

豕膏合当归赤小豆散加减巴氏腺囊肿一例 238

再论“承气入胃,阴盛则亡 ” 244

科学 ·真理 · 中医 250

——谈现代科学的局限性  250

白术——外刚内柔补而不滞 260

天花粉——血中补水功效奇  263

甘草——调和诸气妙法出265

五味子——能补五脏,扶危救难 268

益智仁——化痰妙品益智仁 271

三、临床病案

太阳温病 272

少阳温病 273

少阴温病 274

热入三焦 275

厥阴温病 275

阳明湿温一276

湿温二(水痘) 277

阳明湿热三(手汗证) 278

风毒(still 综合症)279

面 肿  281

皮 痹  281

手指麻木 282

口干重症 283

太阴腹痛                    28

噎膈(食道癌) 284

虚劳发斑 285

肺肝实热型粉刺 287

瘀热型粉刺 289

口唇硬肿 295

小儿哮喘 295

小儿咳嗽 296

小儿皮痹 296

小儿风痒 297

小儿重症肺炎 297

胸痹伴历节 298

胸 痹  298

厥心痛 299

心悸胸痹(病毒性心肌炎)300

中恶心痛(肺心痛)301

短 气  302

郁 证  302

失 眠  303

痴 呆  303

风 咳  304

肺 痈  304

肾着(寒湿腰痛)305

寒饮腰痛  306

风湿历节 308

尿 频  308

中风之肾水枯竭 309

中风口喝 311

目赤如鸠眼 312

目赤(外伤所致)313

目 胀 314

耳 鸣  314

舌 麻  315

磨 牙315

中药治疗“K 粉”后遗症  315

四、杂谈

星光闪耀,百世流芳 317

——杏林春雨篇首语 317

趣谈中医319

——给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09级学生的讲座 319

梦中呓语 325

答周慎老师  327

给彭坚老师的信 329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332

彭坚教授治疗慢性咽炎经验  37

补虚鲫鱼汤 340

祛癣亮足浸剂治疗湿热蕴结型足癣120例 342

探讨"益肤祛痘消痕油"的研究价值及药物组成 348

七律——纪念医学人生廿一年  352

七律-四十不惑  352

五、《经方寻微》跋

跋 一  353

跋 二  357

六、康平古版《伤寒卒病论》

序 359

伤寒例 360

辨 大 阳 病  痉 湿 喝 363

辨大阳病  364

甘草干姜汤方 368

辨大阳病  368

大青龙汤方 369

茯苓桂枝甘草汤方 372

芍药甘草附子汤  372

茯苓回逆汤方 372

调胃承气汤方 372

栀子豉汤方 373

栀子甘草豉汤方 373

栀子生姜豉汤方 373

栀子干姜汤方 374

干姜附子汤方 374

小建中汤方 375

又 方  377

辨 大 阳 病  结 胸 379

大陷胸汤方 379

大陷胸丸方 380

文蛤散 380

五苓散                      381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382

附子泻心汤方 383

黄芩汤 385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385

桂枝附子汤 385

去桂加白术汤 385

辨阳明病 386

大承气汤 388

小承气汤 388

蜜煎方 390

辨少阳病 392

辨大阴病 393

桂枝加芍药汤 393

桂枝加大黄汤 393

辨少阴病 394

甘草汤方 396

桔梗汤方  396

辨厥阴病  398

又 方  400

辨 厥 阴 病  霍 乱 402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403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