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及水墨画,上千年惯于手卷和卷轴的形式,尺幅在两臂的展开之距,因而中国式的书写机制是在意念、手臂、笔和宣纸之间发生的。或者说,通过手和笔在意念和纸之间建立一个书写机制。而战后画家或书法家站在画布或巨幅画纸中间创作,实际上是将传统书法的以“心—手”为主的意念机制,转向一种“身—心”为主的交感机制。身体的整体因而被纳入书写,使书写变为一种身体/意念的空间化的行动。曾来德、王冬龄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亦有这一超越传统的书写方式的实践。
王冬龄 作品
从20世纪的东西艺术比较看,西方现代主义主要的贡献在于以几何主义和观念艺术为中心的形式主义;而被作为东方主义吸收的则是中国书法、水墨中的书法性及其偶发机制。这两者的融合,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日本的书法表现主义和欧美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书法派。无论何种方式,其核心在于源于中国书法的书写机制,于战后发展为一种世界性的现代主义,即抽象主义绘画中的书法性。
曾来德 作品
无论书法还是绘画,使用书法笔法的书写,都决定于一种行笔的意念机制,即书法是一个交感的意念形式。在中国的书法及水墨传统中,书写首先是一个交感的意念行为,书写者在行笔中进入一种高度的专注状态,执笔的手由意念引导,使笔线、笔触的行迹具有韵律的节奏。意念不仅使手与行笔一体化,还要协调意识中的图形预想、眼睛对行笔的动态监控、身体及即兴的心理同时达到一种一气呵成的状态。
战后中西艺术家通过身体在巨幅画布(纸)上的空间化的书写,其内核是一种中国式的书写机制,它是一种动力学的意念的交感机制。是将传统的身体处于静态的坐姿书写的方式发展为身体参与的方式,使“心—手”关系扩大为一种“身—心”的意念交感式的临场机制。
这一中国式的书写机制的背后是一种哲学。包括从早期的道家哲学(讨论人对物质感应的泛灵论),到宋明理学的“心性论”(内心的自然化),都强调身体与意念的交感关系为中心的一种临场性的生命哲学。秦风的一些书写性的绘画,比如《六欲》,即试图按照佛教的“六识”(眼、耳、口、鼻、身、意)来作为一种感觉的结构议题。
秦风 作品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