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的语境中,“虐”字是不好的,哪怕从字形上看,都给人一种扭曲的感觉。当“虐”与“恋”联系在一起,往往让人联想到阴鸷、伤害、疼痛甚至变态。因为在我们的习惯中,无论是情侣之间的爱恋,还是亲人之间的依恋,都应该是美好而甜蜜的。所谓“鸾凤和鸣”“笙磬同音”。对于虐恋的了解,我们还停留在那些在观看时常常大呼“太虐了”的爱情文艺作品中,其实这些不过是披着一个“虐”的外衣而已,真正的虐恋来源于人最原始的欲望、本能和冲动。但因为文化传统、大众思维与世俗眼光的束缚,我们向来对这一话题讳莫如深,我少有机会去窥得全豹,也就无从真正去关注、理解过虐恋群体,他们似乎如同黑暗里的黑猫,永远隐藏在角落里。
庆幸的是,当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与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对事情的包容性更加宽广,对虐恋这种非理性的话题也不再遮遮掩掩。恰在此时,《虐恋的救赎》横空出世,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文化界的空白都得到了有效、适时的填补。
万里老师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学家,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早已在心理学领域深耕细作十几年的,采访分析了数千案例。然后,闭关500天,一部特别的作品跃然纸上。
也许是因为有了心理学家的成熟与理性思维的支撑,作者在描写“虐恋”的过程中,有效地规避与摒弃了通俗小说式的窥探,也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横加指责和批判,而是鼓励大家真实面对一切,顺气自然而行之,继而以心理学的角度巧妙切入,追寻“虐恋”本质的。更为精妙的地方在于,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却又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也没有悲痛欲绝的绝望。作者如同回归了自身身份本身,以一个心理学老师的角度,通过对案例的娓娓道来,去排解人的内心。整个行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平凡世界中对痛苦和难过平淡的叙述,却又细腻无比,有如一条表面舒缓、实则暗涌四伏的河流。只有把手伸进水流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其强大的张力。总的说来,既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巨阙,又似吹毛断发的淑女剑。
《虐恋的救赎》是一部优秀小说,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作品。在爽文盛行、碎片化与快速阅读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这样一部作品,无疑是文学界的一股清流,值得在阳光灿烂的上午坐在窗前,置一杯佳茗于案首,闻着茶香,渐渐融入小说的世界,在虐恋的救赎中发现人性的阳光与阴影。
是的,阳光与阴影。这是我在另一篇关于这部小说的书评中读到的:“如果你看见你面前是阴影,那么就代表你身后有阳光。”我以为,这个评价精准而客观。正所谓“你的蜜糖,我的砒霜”,角度不同,体味到的自然也就不一样。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