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土大型权威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观察 > 正文

新奥集团王玉锁:泛能网是支撑现代能源体系落地的科学形态和有效载体之一

责任编辑:李超    来源:辽宁党刊   日期:2017-08-20 16:58:00
导读:2017年8月19日,2017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以紧抓智能互联网时代机遇,引领世界能源历史性变革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表示泛能网理念和模式与目前倡导的现代能源体系一脉相承,解
2017年8月19日,“2017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以“紧抓智能互联网时代机遇,引领世界能源历史性变革”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表示泛能网理念和模式与目前倡导的现代能源体系一脉相承,解决了消费者主权回归的问题、能源结构清洁低碳的问题以及能源集约高效配置的问题。泛能网实践为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提供了支撑,是支撑现代能源体系落地的科学形态和有效载体之一。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新奥集团、上海中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潜能恒信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合作举办,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能源署(IEA)和国际能源论坛(IEF)等单位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清华大学,中国石化,延长石油,国际能源署等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将就中国能源转型多能互补和天然气发展的战略地位,目标和愿景,实现政策措施以及金融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重大问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王玉锁主席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李伟主任,尊敬的努尔局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界的朋友和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给新奥集团参与这么重要会议的机会。刚才听了李主任和努尔局长和贺院士的讲话非常振奋,从两位领导一位专家的讲话中,我们看到了我们中国能源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天然气发展的远大前景。作为能源行业的一员,新奥一直为此而努力。一个方面,新奥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天然气事业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贯通了上中下游天然气的产业链,为全国160余个城市,7700万用户提供燃气,从上游来讲,我想回答一下贺院士刚才提出的天然气“有的用、用得起”的问题。新奥一个方面借助现在全球油价低位带来的好机会,收购国外的天然气的气源。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践行刚才努尔局长讲的在做煤的清洁利用,我们希望把煤就地转换成天然气,这个技术,新奥是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三百多个科研人员在做三个煤气化技术,超临界气化技术、加氢气化技术和催化气化技术,三个技术明年都有望实现工业化示范,工业化示范以后可以在全国推广,届时可以把我们中国的主流能源——煤,变成清洁的天然气资源。价格很便宜,量也很大,保证“用得起、有的用”。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在积极的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刚才李伟主任多次的提到了现代能源体系,新奥也正在做这个方面的努力,首创并大力发展泛能网,探索能源转型的新道路,借此机会我想结合产业实践谈一下对能源转型的理解和认识。

“能源大转型”这个主题,道出了能源行业的时代最强音!众所周知,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需求侧,消费升级驱动用能多元化,用户不仅需要水、电、气、暖综合供应,更期望使用经济、便捷、清洁、安全的能源;在供给侧,新的参与者大量涌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为行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然而,单点的技术创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能源体系竖井低效、粗放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转型需求。只有从理念、结构、模式上系统创新,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才能引领世界能源变革,实现中国发展的弯道超车。

一、技术和政策创新,为创建现代能源体系奠定基础

我们认为,现代能源体系应该是以需求侧为主导、可再生能源优先、分布式供能为主体的能源体系。通过多能融合、需供互动、智慧调配,实现能源“清洁、高效、经济、安全”的目标。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和政策基础:

技术方面,我国的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信息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热电冷联供、高效太阳能转化等小型微型能源技术,以及低成本、高性能储能技术的突破,为能源形态从集中走向分散提供了可能;信息和能量关系等前瞻性研究,正为下一轮薄发集聚力量。

政策机制方面,近年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主管部门落实习总书记能源“四个革命”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推动了售电侧放开、增量配电网放开和电力市场化交易;油气体制改革也整体启动,管销分离、市场定价等改革举措正全面推进。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鼓励推动互联网能源的发展。

掌握了技术优势、具备了政策条件,我们理应率先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抢占世界能源发展的制高点,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二、标准体系重构,为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提供牵引

现代能源体系是理念、模式、方式的系统创新,而推进变革需要以标准规范来牵引。今年6月,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举办的研讨会上,新奥集团做了“用标准体系重构,牵引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题演讲,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同和热烈响应。行业正形成共识,创建现代能源体系,重中之重是要抓住标准体系重构的“牛鼻子”。

我们认为,标准体系重构应立足“继承、整合、创新”的思路,在继承能源、信息领域现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三个方面的标准建设:一是整合能源分项标准,建立需供协同的综合能源网络标准,按多能融合模式重构规划和设计规范,最大化释放能源价值;二是创新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标准,支持各类能源设施及信息服务即取即用,实现开放物联;三是创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及应用标准,特别是形成以数据、模型、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标准,支持多能源智慧运营、调度和交易。

只有标准牵引,才能打破现有体系分散孤立、互不兼容的被动局面,用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模式、统一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统一的技术装备和规范,汇聚行业力量。真正形成全行业互通共融的“中国模式”,为世界能源大转型树立标杆。

三、泛能网实践,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支撑

基于对现代能源体系的认识,新奥自2009年开始进行泛能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实践。创立了泛能网平台,该平台由新奥集团旗下的互联网能源企业——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和运营。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立了泛能技术标准体系,在长沙、盐城等地开展了单点示范,在青岛、肇庆等地进行了区域网示范。作为政府的决策参谋,泛能网为政府提供能源治理产品,帮助政府洞悉最新能源态势、发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和进展,实现园区能源管理方式的数字化、智慧化升级,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实践证明,泛能网是支撑现代能源体系落地的科学形态和有效载体之一。

所谓泛能网,就是利用信息网和气、电、热、水等物理网,搭建各类能源设施互联互通的能源物联网,基于能源大数据积累形成的人工智能,实现从需求到供给、从品类到相变的智慧优化,释放能源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从而达到信息与能量的高度融合,迸发集聚效能。

泛能网的理念和模式,与我们倡导的现代能源体系一脉相承,它重点解决了三大问题:

一是消费者主导权回归的问题。泛能网以分布式能源及储能为基础,以运营调度交易平台为依托,实现了用户动态参与市场交易。用户可以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自由切换,以消定产、自主定价,以经济效益带动千千万万消费者参与节能,真正实现了千厂万店、藏能于民。

以廊坊生态城项目为例,在过去,园区30多个用能主体各自独立、孤岛运作,造成容量电费居高不下、弃光现象非常严重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新奥通过对能源设施联网改造,部署泛能网平台,实现了需求牵引下的多对多能源交易,支持用户自主选择交易对象和方式,实时优化匹配,很好地推动了用户侧节能。

二是能源结构清洁低碳的问题。基于对现代能源体系的认识,前瞻行业未来,泛能研究与实践起步于2007年,现已落地多个互联网能源行业标杆项目。泛能网将可再生能源与气体能源、储能深度融合,构建多能互补、灵活柔性的能源系统。依托泛能能效平台实现多能源综合优化,平抑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实现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优先利用、能用尽用。能源结构调整真正地由被动变主动。

例如,今年年初被国家能源局评为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的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就利用泛能网充分挖掘新能源潜力,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目前,该园区已形成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优先,天然气协同的用供能模式,清洁能源占比超过了80%,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20%,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能源集约高效配置的问题。泛能网利用先进的小型能源装备,在用户侧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打破能源竖井,气、电、冷、热一体化供应,通过多能融合、梯级利用、就近消纳,实现了系统能效提高;更进一步,以泛能云平台为支撑,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能源产、输、配、用、储跨区域协同优化,真正实现“全网”能效大幅提高。

例如,新奥建设的全国首个本质绿色型数据中心项目——上海腾讯云计算中心项目,就是通过泛能站构建多种能源融合转化的“节点”,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和能量的全价值链利用。运行以来,该项目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80%,获得了最高级别的5A数据中心绿色认证。未来,随着泛能网扩展和周边用户的接入共享,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效率进一步提升。

经过广泛实践,我们坚定地认为,泛能网正是对习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科学论述的有效实践,是现代能源体系落地的有力支撑。

四、加快推进现代能源体系的几点建议

今天,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领导、国家顶尖智库及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共商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借此机会,我也想提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个建议,树立以创新实现弯道超车的意识,加大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广支持力度。一是强化以需求侧为主导的理念,加大对泛能网模式的推广支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能源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引导。

第二个建议,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一是完善电力交易结算机制,按“谁销售谁结算”原则,赋予售电企业电费结算权;二是加大配电网放开力度,扩大试点范围;三是加快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鼓励更多分布式主体进入市场。

第三个建议,加大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力度,政府牵头,企业实施。一是国家层面牵头制订总体架构及实施方案;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编制,将标准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导成立相关国际标准组织,争取更大话语权。

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既能解决中国能源的问题,也是引领世界能源发展的机遇。我们愿意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奋进,为能源大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谢谢大家!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聘启事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投稿通道 | 专家团队 | 本网团队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辽宁党刊网
地址:辽宁省北京东路1555号 邮政编码:700003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ICP备案号:辽icp备11007236号-2
全国公安网络备案:67011202000373 客服电话:0791-0403296 电子邮箱:2038996513@qq.com
信息支持:辽宁党刊网 交流编委会 经费支持:辽宁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华采公司
免责声明: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本网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回到顶部